本文作者:乐派范文网

我的姐姐观后感_我的姐姐观后感总结文字

笙念 3 周前 ( 2024-07-03 13:20:48 ) 0 抢沙发

父母车祸双亡,留下一个才6岁的弟弟,一边是自己不熟且父母偏心的弟弟,一边是自己的梦想、爱情与未来,身为一个姐姐,你怎么选择?看完了电影《我的姐姐》,感触颇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22篇),一起来看看吧。

篇1

姐姐:“我的世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

弟弟:“我的世界只有你了。”

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到远方读书,还是像自己的姑妈一样,在家中抚养自己的弟弟。亲情?还是前程?这是摆在由张子枫饰演的安然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这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它也撕开了在当今世界男女平等,但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的遮羞布。

出身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就冷漠疏离。在父母因车祸离世之后,原先一直想要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血浓于水的含义。

古话说:“长姐如母”。从《伪装者》里的大姐明镜放弃自己革命事业,终身未嫁,将三个弟弟培养成革命战士,到《我的姐姐》中的姑妈从俄罗斯赶回,抚养自己的弟弟成人。姐姐,好像就一直是承担着“母亲”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选择放弃自己所爱的,去帮助家庭,帮助家中更小的孩子,把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全都交付给自己的弟弟妹妹。

绝大部分的姐姐们选择了服从。被迫的服从。那是无声的沉默。相反,选择像安然一样,一开始就主动反抗的,很少很少。那是由她骨子里的天性所影响的。她面对背景强硬的医生的勇气,她大声疾呼劝说高龄孕妇的善良,她在男友家打碎碟子的个性。这些让她的人性塑造得更加丰富。同时,安然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也确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

好在,幸运的是,剧中姑妈的一句话让这部剧有了一种人情味,“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毕竟安然不是姑妈,安然的时代不是姑妈的时代。安然的选择,安然的变化,安然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姐姐是曾经时代亲情的“牺牲品”,在当今也仍需要得到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篇2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人。

玩具采购订单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讲述了一个生长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在父母车祸去世后,面临着抚养在她上大学期间父母又生的弟弟。原本关系冷漠疏离,又面临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选题。在与弟弟慢慢相处的过程中,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安然受原生家族的影响,带着感情创伤,性格独立强势。她渴望走出家庭,走出这座城市去北京学习。而当父母把她大学志愿由北京医科大学改为本地一所护士学校后,面对生活的不公平,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眼中含泪,也会大口吃饭。当她说出“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当她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打得赢也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时,给我的心灵深处怦然一震,这份勇气与坚韧让人心疼。但我更相信,她在平行时空面对将来任何困难都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部电影用倒叙的方式回忆着,一点一点将父母对两个孩子迥然不同的态度还原:弟弟爱吃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竹笋炒肉”;为了要个儿子,让女儿假装身体有残疾,当街道办工作人员来了解姐姐是否真的患有残疾时,爸爸对安然不愿装瘸子而被揭穿表现得十分愤怒,进而狠狠地教训了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品格。

影片中,姐姐的心理变化是影片的主线。安然靠着自己的坚忍一步步努力着,虽然没有进入她理想的大学而只成为父母想让她成为的护士,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直努力学习,想研究生重新考入北京。这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这个不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了她面前。安然真的无法接受抚养弟弟这个现实,最初她想找个好人家把弟弟过继给他们,自己的继续实现理想。相差十几岁的姐弟俩似乎除了亲情纽带,真正的情感也着实不多。到后来,弟弟趴在姐姐身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观影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跌宕起伏。

俗话说“血浓于水”。在经历了为弟弟找领养家庭,地铁站里抛下弟弟,生理期弟弟暖心照顾等事件后,姐姐明白了“长姐如母”“一声姐姐,一生姐姐”,最后由自己来抚养弟弟。血浓于水,亲情不会被任何“利器”斩断,亲情永远是人间最温暖的家,亲情永远是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美味”。

篇3

又是一年送考时。穿红衣,送祝福,握手、击掌、拥抱……一系列助威之举,然后目送,一举夺魁,前程似锦。随着孩子们各奔考场,校园也安静了下来。几个如释重负的姐妹一番商量过后决定放松一下——看电影。大家都说今天好日子,不看灾难片,不看悲剧,看个高兴的。最终却选择了《我的姐姐》,2个小时的电影,我们几人哭红了眼,哭花了妆。

影片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姐姐安然在面对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的一段矛盾纠结的亲情故事。影片代入感极强,我将自己不停地置换于角色之间,想到了如果我是姐姐会怎么做,也想到了我的姐姐,更想到了家里的两姐弟……就是这样现实,不停地照见自己,令人深思。

影片以一场交通事故开篇,女主安然父母双亡,继而姑妈张罗丧事,接着触发关于抚养弟弟的争论,从而切入女主安然的矛盾挣扎。姐姐的一句“我和他不熟”拒绝了抚养弟弟,被认为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坏人”,我也这样评判过,但是看完整部影片我有了新的看法:错的不是姐姐,而是对生儿子有执念的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的父母,简单粗暴没有爱的父母。

父母的执念。

父亲很喜欢儿子,重男轻女,为了生一个儿子甚至不惜让女儿假装是一个瘸子,女儿不肯便痛下狠手。终于在女儿安然18岁成年、二胎政策放开后,不顾女儿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生了一个儿子。而安然报考了北京一所大学的临床专业,却被父母偷偷改了志愿,当了护士,理由是“一个女孩子,不用那么在意前途,早早毕业嫁人就行”。安然终于与父母彻底决裂,自己赚钱,艰难读完大学。

爱的缺失。

因为是女孩,从小不被父母关爱,很小就被寄养在姑妈家,被表哥当沙包打,饱受委屈。父母生二胎也从没考虑过她的感受,可以说这个弟弟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是她的仇人。当独宠的弟弟趾高气扬地指着姐姐的鼻子大喊“爸爸说了,这房子里的一切都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时,安然只有恨,她对这个弟弟完全没有感情,也很难产生怜悯之意。一句“他可是你的亲弟弟啊”便想从道德的高度让安然接受抚养这个几乎没见过面的弟弟,她做不到。我觉得,正是因为没有得到过爱,也便无法付出爱。

父母生儿子的执念导致了姐姐爱的缺乏,进而造成亲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疏离。

亲情的维系。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父母担负着营造良好家风的重任。子女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个家庭家风的影响和熏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样,报之以无情,投之以冷漠。安然的冷漠何尝不是从父母那里“濡染”而来呢?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子女家庭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修炼,负起责任,除了教育抚养之外,更要关注协调子女之间的关系,搭建兄弟姐妹情,真正“为孩子找个伴儿”而不是以之为名。如此,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悲剧才避免发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兄弟姐妹方能有爱可以彼此支撑。这应该就是“被爱滋养的状态”。

姐姐曾决绝过,挣扎过,痛苦过,看着让人心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她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个弟弟,也开始反思“如果早一点认识你会不会爱你更多一点”。最让人泪崩的是姐弟俩的那段对话:“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是啊,这种能相互依靠的就是亲情啊!“亲情”重在“情”字,而有“爱”才会有“情”啊,它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情感。安然对弟弟态度的转变不正告诉我们:感情是需要培养的,孩子之间的情感是需要父母经营的。父母有爱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有能力去爱。

如果在想生二胎之初,父母便做好姐姐的思想工作;如果父母肯给女儿更多一点爱,哪怕平等的爱;如果……那么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呢?当突如其来的责任落肩,姐姐会不会是充满勇气的说“我愿意”呢?

篇4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篇5

今天妈妈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我老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今天终于实现了。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的姐姐可可,先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吧!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张子枫,她饰演的安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出车祸去世,抚养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身上,一开始当姐姐的安然并不愿意养弟弟,觉得凭什么要她管,她跟弟弟不熟,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她们姐弟两个相处的很好,大结局是安然原本是想要把弟弟给送走,但最终还是把弟弟给带回来了。

由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了可可,想起了星期四下午的一节体育课,我们要测400米跑步,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组,毕竟我是一个女生,哪里跑得过男生呢?可可她就特别着急,使劲给我加油,但是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人数少得多,哪里抵挡得住男生给他们的朋友加油的声音呢,于是可可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喊:贝贝加油!我奋力跑向终点得了第2名,让我感动的是可可不仅在我跑的时候给我加油,还跟着我一起跑,我跑完之后可可和龙煜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我身边鼓励我说:下次就可以得第1名了。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跑步成绩一直都是我们那一组的最后一名,可可她毫不在意,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我,五年级我超越了以前的我,打破了我的记录,撕掉了那个贴在我脑袋里跑步最后一名的标签。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我都觉得姐姐是伟大的。

篇6

“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可是我只有你了。

“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了”

“我只有你了”

“我拼命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去更远的地方”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和我感同身受,我也想安然一样,在努力,加倍的努力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里的人,我加倍的努力为了让你们觉得我不是一无是处,可我好像错了,我的一开始就是错的,我的出生就是错的,一点做的不好的地方,除了不尽的谩骂好像就只是不尽的谩骂。

感同身受的逃离这里,让你们正眼看我一下,可我好像永远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我永远都不完美,可又有谁会是完美的呢,每天被灌输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本就不应该享受富贵,我和别人家不同,受够了,真的要受够了。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好烦,好像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我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人,你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干嘛要让我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千千万万个人想要逃离现在拥有的生活,去更远的地方,看更远的世界,真当我走到了那一步,又会说什么一年四季不着家,眼里还有没有长辈,自相矛盾可能就是长辈了吧。

其实这部剧也反映了现实中很多这样家庭的人,一只想要飞走的鸟,却突然被什么东西束缚了,明明可以去看看更远的世界,却只能在这小小的笼子里看看周围的小世界,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好可悲,真的好可悲,明明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但如今也只是在这鸟笼里看看周围的世界。

篇7

4月2号,子枫妹妹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上映,期待了很久,终于在影院相见。可能是同样作为一个姐姐,很多场景都让我共情,频频泪目,坐在我右边的一位女生也是一直在擦眼泪。

全部影片围绕一个问题,父母车祸双亡,大学毕业刚工作的姐姐是应该去追逐自己的医学梦,还是抚养弟弟长大成人?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

如果我是影片中的姐姐安然,我想我内心也是这两种纠结的碰撞,一方面是自己应该勇敢的追求理想,另一方面弟弟是血肉至亲,送人抚养自己将来后悔也来不及。

安然家里的亲人无法理解她的冷血,为什么亲生弟弟都不愿抚养。我理解是她的家里重男轻女太严重,她幼年就饱受原生家庭的创伤。就像她的姑姑,选择了牺牲自己读大学的机会给弟弟,安然内心是不认同的。几十年前都在高喊"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实却依然是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被区别对待。想想也分外可笑。

我也有个弟弟,我也曾受到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过,我很幸运,我有勇气去挣脱这一切。这种挣脱训练了我的独立,也让我与家庭的关系从最初的对抗变成了最后的和解。因为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影片中刚上幼儿园的弟弟突然懂事,想要让姐姐去追逐梦想,自己被送养。我个人觉得有些牵强。可能是编剧想要去营造一个完美的结局吧,现实更加残酷与狗血。

不论如何做决定,我希望安然能够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篇8

《我的姐姐》,因为总是想等着热度过后再慢慢地体味。但却是,看到结局,还是由些许的失望。

不管别人对于这部电影是怎么看的,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姑妈说的一句话:“我是姐姐,生下来就是。”这句话中带着些无奈,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很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最好的爱,尽管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我很谢谢,自己生在了这样的家庭,他们不会因为我是女孩,就让我在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姐姐,安然的爷爷奶奶包括爸爸妈妈其实都是重男轻女。

还有感触很深的一幕是电影一开始安然在父母的车祸现场面对警察时,警察说死者的手机里只有他们跟一个小男孩的合影,你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这中间,透露着点心酸。哪怕自己的父母重男轻女,哪怕小时候父亲就像让自己装瘸以能够生二胎,这终归是自己的父母,没有办法改变的,他们意外离世,你就必须得给他们操办后事。

安然在父母的葬礼上没有哭,因为她还得独自面对所有亲戚的道德绑架,你如果不养弟弟,就必须把名下的房子让出来,这究竟凭什么?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所谓的亲戚能够那么理直气壮的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谴责安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网友也跟那群亲戚一样,认为不养弟弟就是大不孝。

我不觉得安然将弟弟送养给其他家庭有什么不对,我看到说姑妈打电话给收养人说弟弟有暴力倾向时都快气哭了,我都在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理解安然,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安然的选择?安然本身就是跟弟弟没有什么身后的感情,我真的不觉得就住那么一段日子就能够培养出多深厚的情谊。弟弟最喜欢吃爸爸做的红烧肉,而姐姐只吃过爸爸的竹笋炒肉,就是被爸爸打,这些都是姐弟两人从小生活的差异。

安然因为被父母改了志愿,而没有去上自己喜欢的临床医学,学了护理,但又有谁知道因为护士,在工作上遭了多少白眼。不要说父母了,就连男朋友也是没有理解过她的。安然的男朋友,哦不,应该说前男友,就是个妈宝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安然,但却也还是伤害到了她,三观不一致的人确实不应该强迫他们在一起。安然很好,安然值得更好。

尽管说,故事中的弟弟表现出了他的一种懂事,但整个故事让我看到更多的还是一种心酸,心疼姐姐,也心疼姑妈,更心痛现实生活中那些深受其害的女孩子们。真的更需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没有能力还去被“绑架”。

篇9

前几天的午后,我打开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观看,该影片讲述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的一段亲情故事。我想更多的是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和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牺牲与封建观念的荼毒问题。

在提前锁定清明假期票房冠军的同时,打破包括中国影史清明档剧情片票房纪录在内的7项影史纪录。

这是一个平常但又不那么普通的家庭,却折射出大部分家庭的内在。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为了帮父母得到生育二胎的资格,姐姐不得不在童年假装残疾人从小受尽委屈。;为了让姐姐早点毕业结婚养家,父母生硬、冰冷地篡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向往北京、向往读研的姐姐,憧憬着逃脱“文化枷锁”的束缚、展翅飞翔的美好图景;然而,父母车祸双亡,相差20岁的年幼弟弟需要抚养,让她面临着艰难抉择。

作为一种陈旧的“文化枷锁”,重男轻女不仅让姐姐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处于弱势地位,也让姐姐们承受着更多的负担和压力。在一些父母的脑海中,儿子始终是第一位的,儿子能够完成血脉延续的任务,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即使政策不支持也要生二胎,为了让儿子生活得更好一些,父母乃至姐姐妹妹为此付出一些成本、做出一些牺牲都是必要的。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教育普及,这种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念和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与冲突。

就像影片中的姑妈,生活凄苦,还在帮着去世的弟弟一家照顾安然和年幼的孩子,明明自己家都要熬不过去了,却还是不忘记给安然弟弟送饭。

后来在看到安然想抛弃弟弟时和其产生了巨大冲突,姑妈给安然讲她自己作为姐姐的经历想让其遵循封建观念赡养弟弟。

小时候半夜被蚊子咬醒,却听到妈妈悄悄给弟弟切西瓜,让弟弟快点吃,别让姐姐看到。

毕业后她考上俄语系,但家里只能供一个,妈妈说紧着弟弟。就这样她放弃读书。

她跟朋友去莫斯科做生意,刚到莫斯科就接到妈妈的电话,弟弟生了女儿,要她回家来帮弟弟照顾女儿。她不想回去,可妈妈就一句话,你是当姐姐的。她就回来了,生意也没做成。

我们可以从姑妈的身上看到一代代传统女性面对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与荼毒,但是她们心中也有怨,所以在面对安然的做法时,姑妈含泪说出即使是套娃也不必装在同一个套子里,不忍心安然继续走上她的老路。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所牺牲。

究竟是燃烧自己去照亮弟弟的人生道路,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姐姐不仅承受着原生家庭遗留的伤害与痛苦,也面临着世俗的眼光、亲属的施压。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姐姐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不认同,面对以亲情为名的传统观念的压迫,姐姐选择愤然反抗,就像她说的,打的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

究竟是成全自己,还是“长姐如母”,《我的姐姐》在影片的最后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不论做哪种选择,都会有得有失,人生哪有那么容易的选择题。最后或许只有安然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这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我想当一种刺痛的现象被提出时,也是社会在不断进步反思的第一步,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姐姐不被束缚,能够成为坚定、勇敢、最美的女孩,兄友弟恭、和谐与共。

影片中同时也见证了姐姐和原生家庭的和解,即使小时候受过伤害,但在父母去世后,深夜喝酒痛哭,见到父亲心脏出问题后的喃喃自语,“你们怎么不等等我,我就想让你们知道女儿也是很棒的”。倍感心酸,或许我们这一代都是如此,传统育儿观念下的我们成长布满暗伤,充满的悲哀就是“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恩,而我们一辈子在等着父母道歉”,只有在真正成长之后才能释怀,我希望我们能早一点,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不断发生。而最后安然在弟弟的相处中,感受到温暖与亲情,这也是在最后面对签字协议书时的百般纠结与不舍流泪,最后的情景是姐姐与弟弟在雨天欢乐踢球,面对现实的阴霾与雨水,他们唯有彼此紧抱着才能一路走下去。

影片《我的姐姐》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击中了现实痛感,也在于它带给我们的讨论和反思——亲情的厚度固然有先天的血缘因素,也和后天的情感互动密不可分;只有提升对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打破“文化枷锁”去实现平等,姐姐和弟弟才会生活得更好。毕竟,每个人都需要爱与被爱,姐姐和弟弟同样需要“爱的救赎”。

今日看完电影后诸多感悟。真正的血缘关系的维系不是血缘而是相处与付出。命运总是推着我们向前。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治愈过去的自己,借平凡的世界里一句话结尾: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成为更加强大的姐姐、妹妹!!!

篇10

今天我看了电影《我的姐姐》,使我心中百感交集。

故事讲的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为了生个男孩传宗接代选择欺骗街道办事人员,她们弄了一张假证明,甚至想把安然弄死,还让年幼的安然装瘸子,可安然没有顺从父亲意愿,她穿着漂亮的裙子跳舞,碰巧被父亲和街道办事人员撞见,结果安然被父亲暴打一顿。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揪着疼,感觉特别的愤怒,真想上去狠狠教训他。最终安然的父母还是如愿有了男孩。取名为安子恒。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安然过的很压抑,她从小一直很独立,长大后上学没用过家里一分钱,靠着自己打工赚学费。可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不受父母待见,被父亲打,还被寄养在姑妈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上了高三填写志愿竟然被父母偷偷改了志愿。只为了安然能早日工作,养家糊口。

天有不测风云,灾难降临了,安然的父母纷纷出车祸身亡,留下了24岁的安然和年仅六岁的弟弟。由于弟弟年龄还小,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因此他需要安然的照顾,毕竟长姐如母,但那时的安然已经决定考研,于是她想把弟弟送人抚养。

当姑妈和所有的亲戚得知安然的父母双亡,想和相恋五年的男朋友考北京的一家医学院,放弃抚养弟弟,要把他送人时,指责安然,都觉得她应该抚养弟弟,骂她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这让我感觉是典型的道德绑架,好在安然依然坚持自己考研的梦想。

因为从小被寄养在姑妈家,安然和弟弟安子恒并不那么熟悉,姐弟俩的感情很陌生,一开始,她们的相处并不融洽。特别是弟弟冲着安然吐口水,当着安然男朋友的面,叫她妈妈,让安然非常尴尬……

安然想把弟弟托付给姑妈照顾,可是姑妈要照顾常年生病的姑父和小店铺,无暇照顾弟弟;后来将弟弟托付给舅舅,没想到弟弟跟着打麻将的舅舅很快也学会了打牌,还将香烟夹在小小的耳朵上。这一幕被安然看到了,她一气之下掀翻了麻将桌,带着弟弟愤然离开了。

随着时光流逝,日久生情,安然和弟弟安子恒渐渐有了感情,弟弟变得听话懂事,会自己系鞋带,给姐姐安然端生姜水,不再闹着要吃肉包子,姐姐会给他洗澡,她开始喜欢弟弟,终于接纳了他。

皇天不负有心人,安然终于考上了医学院,同时也为弟弟找到了好人家,弟弟为了不再成为姐姐的负担,麻烦,让姐姐安然能够放心的追逐她的梦想,年幼,懂事的他主动给寄养他的家庭打电话,哭着忍痛冲姐姐大喊,你走,我不要你了。

然而,领养的家庭要求姐姐在一份“终生不再与弟弟相见”的协议上签字,虽然姐姐答应没问题,但签字时,她犹豫了,迟迟没有落笔,顿时潸然泪下。姐姐不舍与弟弟分离,永远不再相见。

最后,姐姐原谅了父母,与弟弟终于走到了一起,仿佛经历了生离死别,相拥而泣。

影片中还有一个姐姐,便是安然的姑妈,和安然一样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为安然的爸爸,也就是她的弟弟,放弃了考大学……

整部电影感人至深,尤其是安然的弟弟为姐姐冲生姜水,主动拨打寄养人的电话,这一切体现了对姐姐无私的爱,最后姐弟拥抱的一幕,更是体现姐弟浓厚的感情。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相似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姐妹》。如果换作我是安然,在父母去世后,我也会选择考研,把弟弟送养给好心人,或许太自私了,可能会招来谩骂。但不是每个人都要像安然姑妈那样为了弟弟牺牲自己。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所以女主人公安然并没有错,错的是背着她偷偷生下弟弟的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姐姐,但不同于安然的是,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上初二,14岁了,起初我担心她会给我抢爸爸,但没想到,妹妹对我很好,会给我买冰激凌吃,处处让着我。

对于影片中的姐姐安然,我想对她说:“虽然你的原生家庭给了你太多的伤害,但你并没有像命运屈服,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取了医学院,我被你深深打动了,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和更多人学习。”无论是放弃梦想,抚养弟弟还是考研你都没有错,如果我是你的父母一定以你为荣。希望你在陪伴弟弟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同时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姐姐们能被世间善待。

篇11

昨天下夜班,抓着我弟陪我一起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

其实最初知道这部片子是在抖音无意刷到的,通过几个简短的片段我突然就想在电影上映后去看看,我想看看同样作为姐姐,在面对一些难以抉择的问题时别的姐姐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而我的很多委屈和情绪,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和糟糕。

看过影片,我忘记了思考,也无法思考最初看这部片子的初衷,直至此刻,我的大脑也处于一片空白。全片贯穿的是满满一屏幕的心酸,姐姐在道德与自己间的挣扎,弟弟的稚嫩和声声哭泣。

“长姐如母”这四个字,是责任、是义务,是人生标签里一生的烙印;从一个粉肉团子降生开始,忍让就流淌在时间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践行。每个人都觉得,姐姐,就该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牺牲,而事实上,生活里确实不乏有这一类人。我也听过不少我爹妈讲他们姐姐和作为姐姐的他们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着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枷锁。最后的画面,停留在因为没有底座的缘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摇晃中找到支撑续而在时间的流逝里渐渐趋于平稳。

出影院后,我弟说,大娃娃套着小娃娃的意思就是姐姐要永远护着弟弟,永远会替弟弟遮挡风雨,他又说,感觉我们家没有影片里那么厉害,那么重男轻女。当下,我是有一瞬的无言和失语,续而,脑海里闪现出一幕幕同影片里相似的画面,慢慢的与之交汇融合。

其实整个看片儿的过程里,沉重是有的,却也难得的平静。看着熊孩子在前期各种作我是有想掐死他的冲动,但是又心疼他作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原本该被疼爱宠溺的年纪,生活却充满不确定和随时被“丢弃”的恐惧焦虑;而作为姐姐,时时刻刻挣扎在责任与梦想中,现实梦境交替,是无法细数的令人心灰意冷的过往;

生活里,工作中,糟糕的人情世故,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无关痛痒的指手画脚着别人无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

全片触动我的内容是从姑妈给安然挖瓜开始,脑海不停回荡的是“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低沉的话语伴随着好似陷入回忆的半空洞的眼神,吐露着沉重的字字句句,像一条毒蛇,一把利刃,狠狠剜进心口,也许正是这种言语和情感间隐忍的“示弱”,才能使人在一瞬间“共情”。看着泪水一颗颗砸落在碗里,再被重新吃进肚子里,内心酸酸涩涩的皱巴巴难受。

“其实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头”,再听到姑妈对安然说这句话,我突然庆幸安然终于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我不知道这句话本身的立意何在,但此时此刻我想把它理解为是姑妈愿意给安然的一次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安然,没有绝对要按照姑妈为弟弟舍弃牺牲自己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的理由,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在姑妈说出这些话时,应该也一眼望到了这个如果真的同她做出同样选择的小姑娘的未来,没有稳固的底盘支撑,这个孩子的命运就如大娃娃套在小娃娃身上时一样,注定飘摇、零落一生。

女儿,是多少家庭里一个无可奈何的意外,而儿子,才是父母间的爱情、进而延伸到父子母子间的爱。

“你是姐姐,得让着弟弟”。这句话,充斥在多少人的年少时光里?充斥在多少无可奈何的回忆中?通过影片,我忍不住一次次思考,如果我也同安然一般孑然一身,我又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这个答案无解,我没办法写出比安然更好的答案。最后,王源的一首《姐姐》伴随着影院的灯照亮的瞬间,我仓惶起身离场,匆忙的逃窜,是我当下最本能的行为举措。

其实,每个人都是全新的个体,每个人都很无辜,弟弟年幼、很无辜,姐姐生为女子,同样无辜,没有人可以选择父母和家庭,这是身为子女的被动。所以,其实孕期不告知男女反而是一种弊端,如果在原生家庭就受到性别歧视,天生不幸,那么活着,心中也充满悲怆,试问一个心中没有爱与温暖的人,如何带给身边人爱与阳光,一代代人的悲剧,真的不要继续延续下去,不会没有人喜欢女孩,所以,让所有女孩都从出生开始就做一只单纯的小天使,“强买强卖”的买卖真是无聊又伤人。

“你是好人,却不一定每一件出于好意的事都能在做后得到正解”;希望每一个未成形的胚胎都能被父母给予好的选择、有爱也有关怀。

篇12

电影《我的姐姐》,它是一部家庭内幕剧,戳准无数人的泪点,观众哭得稀里哗啦。

这部影片主要围绕父母双亡的姐姐,面对自己的前途追求和抚养弟弟的矛盾,体现出一段细腻纠结的感人故事。

电影一开头,姐姐就一眼不开心,父母双亡,她并不是感到特别悲伤,而是一种沉重感。

孩子的情绪不佳,原来一直是父母重男轻女造成的,那年代计划生育特别紧张,安然的父母谎报女孩残疾,想再生二胎,而这谎话被来访人员发现,因安然穿着裙子而遭爸爸殴打。

安然常由姑妈带,对父母也没有啥感情。

高考志愿也被父母偷偷改了,父母想高龄再育,安然苦口婆心劝说父母不要再生,但无济于事。

忍无可忍的安然与家人断绝关系,上大学自食其力,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她可能都不知道弟弟长啥样。

出事前,爸妈多次打电话,安然都没有接。直到出事后,她才不得不回家,姐弟俩相差20岁左右,没有培养出感情。

安然计划着自己的前途,弟弟仿佛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姑妈家,表姐不要。姑父有病在床,姑妈分身无术;舅舅又不务正业,一次次送出,又一次次地回到姐姐身旁。

来去折腾姐弟俩感情渐渐变好,被爸爸妈妈娇惯的弟弟也慢慢理解姐姐,还知道在姐姐不舒服时,准备吃的安慰姐姐。

亲戚们使出浑身解数要安然抚养弟弟,甚至一次次殴打,但他们自己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抚养弟弟。

我的姐姐观后感欣赏

姑妈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这种事情又落到了安然头上。

司仪去接亲到女方家主持词

当一切就绪,弟弟送走时,安然又不忍心把弟弟接到了自己身边。影片最后结局完满。

没有被父母疼爱的孩子,内心是多么脆弱。最后,安然从心里面原谅了父母,接纳了自己的变故。

关于《我的姐姐》现实原型更扎心。姐姐把两岁弟弟送给别人养,并且承诺永不再见他。

她卖掉两套房子,去大城市创业,有了丈夫和孩子,生活很美满。

弟弟是无辜的,着实让人泪目,真不知道目前弟弟还过得好不好。

现在国家提倡三胎政策了,有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想生的,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年轻人思想观念和老年人不一样,社会压力大,不愿多生孩子,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其实不管干什么都有时间。种庄稼如此,生孩子也一样,该生的时候就算生的多,也一起就拉扯大了,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多少感情也有一些。

高龄孕妇怀孕不但对自身有危险,而且年龄大了也不宜抚养,尤其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的人。

父母年老体弱,干不动活也就没了经济来源。

多个孩子多张嘴,这并非大事,最可怕的就是染上大病,更是摧毁一个平安家庭的有力武器。

手心手背都是肉,做父母的一碗水一定要端平。不管孩子将来对自己如何,我们必须对儿女一视同仁。

良好的家庭环境,一定不会有像安然那样情绪过激的孩子,一家人就剩姐弟俩,一定是相依为命,共渡难关。

事实变化很复杂,弟弟并不一定就是姐姐的累赘。相反,或许感恩成才的弟弟还能给姐姐帮上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待事情看从哪方面入手。人,其实活得是心情,打麻将、打游戏的人从来不怕浪费时间、金钱的。

时间相差二十年,生活水平也变化很大。姐姐没有吃上爸爸烧的红烧肉,并不一定是爸爸不爱姐姐,更可能是那时贫穷的原因。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年轻时脾气大,生气打孩子,也不完全证明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少;不打,并非一定就是爱。

父母也是第一次当,也没有考取合格的父母证,好多父母并不会真正当好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二十年后的父母也渐渐成熟、沉稳了一些,可能不再打孩子。

“路,能回头看;人,不能回头走。”每一个爸爸妈妈都从小孩子走过来,时间的魔咒好像让父母不再用孩子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正如《小王子》里提到,大人们永远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样,没有大人能看懂小孩子的一号作品。

其实,理解永远是相互的。大人不易,孩子也很难。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永远是两代人和谐相处的秘诀。

现在社会进步了,唯我独尊的人,思想考虑自己更多一些,不像以前一直倡导奉献精神。

看了《我的姐姐》,也许对一些高龄想再生的父母敲响警钟:权衡利弊,冷静对待,不失为一种最明智的抉择。

篇13

晚上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看的催人泪下。每个人都是不容易的,电影中的姐姐和弟弟都没有错,可能刚开始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姐姐有点自私,但其实结合她的成长背景来说,确实做法不过分。看完这部电影,想抒发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要试着去理解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是认为自己站在了他人的角度在考虑,但是其实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人的理解都是片面的。电影中所有的亲戚都认为当姐姐的就应该去抚养弟弟,考虑的都是弟弟的未来生活。但少有人能够站在姐姐的角度上来替她一个女生考虑,要抚养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长大,这是要付出她很多精力的。

而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生活,未来也会和某一个人结婚生子。在现代这个社会,这无疑会给她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甚至可能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加之从小家里重男轻女,家庭成长生涯中带给她的心理阴影,且对弟弟也毫无感情可言,因此姐姐是不愿意去抚养弟弟的。

二、亲情的是很难割舍的

在这样大的一个世界里,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如果出了问题,还是家里的人最能支持和帮助你。有句话叫,打断骨头连着筋,就是这样。虽然平常会有很多的磕磕绊绊,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还是团结的。因此我们平时还是多和亲人好好相处,学会感恩。

电影中的姑妈是一个心善的人,同样作为姐姐,不仅放弃自己的学业,把弟弟供出中专,而且还放弃自己想要去做的事业,帮着把弟弟的女儿带大。也许姑妈作为电影中姐姐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不争、也难受过。但是她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一方面是因为和弟弟之间是有亲情在的,一方面也是顺从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从虚拟观现实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时代相连的,我们在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比如独生子女、二胎时代,这部剧可以说折射了社会的一种现象,很多家庭生二胎以后,难免会对老大关注的更少,这样会导致心理失衡,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是独生子女,其实也是不公平的,他们得到了全部的爱,当然也意味着未来要承担更多。尽管如此,这些也都不是一个孩子能够选择的。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我,其实心里还是蛮希望能有一个亲兄弟/姐妹。当然我们要接受命运对我们的馈赠,努力的生活,保存心底的善意。

篇14

从重男轻女到“伏地魔”,从旧社会一直到全面奔小康的新时代,男女平等或许是每个中国家庭都曾面对过的问题,也是老百姓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电影《我的姐姐》为了表现女性家庭地位这一主题,不加掩饰地呈现了“姐姐”这一性别所带来的身份之痛。

影片讲述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理想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陷入亲情羁绊与个人追求的艰难抉择。它是对于青年女性成长经历的一次深刻剖析,并且尖锐地触及很多令人关注的社会议题。社会上有很多人如图电影中一样默认了“姐姐”天生就需要承担很多的义务,恰如影片中朱媛媛所饰演的“姑妈”这一角色所言:“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而作为新生代独立自主的人则更支持片中“安然”的抗争态度,选择“安然”成长道路上的倔强后的不屈,选择挣扎后的前行。

这既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姐姐”从一开始的激烈抗拒到后来的情感纠结,将女性地位的思考带入到人生如何正确去选择的话题。从侧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条件的成熟,带动了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和成熟,也让“姐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因为故事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无法决定现实中所有的结局。但是我们应该像“安然”那样勇敢独立,无论困难如何,都要尝试去改变没有希望的未来。“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也让我想起了走在前面,牵着手一起上学的姐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一颗顽强的心,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努力去尝试和挑战,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是当代女性对自我追求的理性认知和呐喊,如同影片中需要抚养弟弟一样,每个女性都要面临养育子女的问题。怀抱中的婴儿眼里写着“我只有你了!”而每一个年轻的母亲内心始终怀念着从前的自由和梦想。人生很多时候是社会责任和自由之间的博弈,不断的选择和不断的成长,成就了你我各自的人生。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新中国发展至今沧海桑田,几代人经历了不一样的环境和故事。每个人从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都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反映了不同时代环境下的物质需求,我们不求苟同,但我们必须鼓励勇于挑战旧理念、尝试新思想的人,正是这些开拓者引领了时代的步伐,让“世界”不断成长。

篇15

父母车祸双亡,留下一个才6岁的弟弟,一边是自己不熟且父母偏心的弟弟,一边是自己的梦想、爱情与未来,身为一个姐姐,你怎么选择?

看完了电影《我的`姐姐》,感触颇深,现实,值得人思考,不知道电影的原型人物现在过得么样,有没有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

你是姐姐,长姐如母,这个说法真的框定住了好多好多女性,不知道应该为此悲哀,还是为此欣慰,说一下这部电影吧。

刚开始,车祸、一地鸡毛、各有心思。对于一个刚刚因车祸失去双亲的女孩,生活没有给予她太多的时间去悲伤和哀悼,她不能躺在任何人怀里肆无忌惮的大哭一场,还要背负上亲戚们的逼迫与职责。

办理后事、车祸事故处理签字、因为单位公房回收所以要搬家、扛着某些亲戚对“学区房”的觊觎、背负自己克死父母的非议、考虑自己和弟弟的未来、联系人收养弟弟、联系人卖房子……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像石头一样压在一个瘦弱的女孩肩上,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抗过来的,大概也得亏于父母不重视而培养出来的独立吧。

“长姐如母,你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好养大”

“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的不是我,凭什么你们都冲我来”

一边是自己不熟且父母偏心的弟弟,一边是自己的梦想、爱情与未来,身为一个姐姐,该怎么选择?

剧中的姑妈刚开始一直在劝导姐姐好好把弟弟养大,毕竟这是父母最后的“根”,在得知姐姐想把弟弟送养后,甚至说出“你要是敢卖了你弟弟,我就去法院告你”这样的话,但姑妈是个好人,看见别人欺负自己的侄女,她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保护侄女,切西瓜时会把最中心最甜的部分用勺子挖出来给侄女吃,自己吃西瓜边边,姑妈更是一个好姐姐,她曾经为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放弃了自己学习,去俄罗斯进修的机会,最后自己潦草的过了一生,何其悲哀啊。

所以,在面对和自己有相似遭遇的侄女时,姑妈的第一想法是让侄女“顺受”,承担起作为一个姐姐的责任。

“我是一个姐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是,一直都是!”

也许是自己知道身为姐姐的不易,也亲身经历了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所以不忍心让侄女也受同样的苦,姑妈最终不再逼迫,而是心疼与谅解,“这是你自己的路,你自己走好咯!”这是影片第一个让我深受感动的场景。

第二个让我泪如雨下的场景是,姐姐把弟弟送给舅舅养之后,来到麻将馆,却发现弟弟耳朵上插着烟,手上打着牌,姐姐瞬间暴起,毫不客气地训斥了舅舅一顿,并带着弟弟回家!

看着影片中姐弟俩一起回家的背影,我明白了,姐姐已经决定了,决定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养弟弟了。

“我是一个女生,以后是要结婚生娃的”,影片中这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是却只是过眼云烟了。

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此带着一个“拖油瓶”生活,以后的路会更难走,就业难,恋爱难,婚姻更难!为姐姐感到悲哀,也为世间做出同样选择的姐姐们感到悲哀,也对她们表示敬佩!养或者不养,都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当然影片中还有其他很多让人感动的场景,比如弟弟对姐姐说“你就不能等等我吗,我的人生就只有你一个人了啊”、弟弟为了成全姐姐自愿被别人领养、舅舅在墓园拿着花怜爱的看着姐姐等等,都让人看着心酸又感动。

说说最后吧,姐姐又一次把弟弟接回家,在雨天里,看着弟弟,姐姐哭了。我不知道这个哭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重新接回弟弟高兴吗?还是为以后的困难生活而悲哭?还是二者皆有?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姐弟俩,毋容置疑,以后的生活会更艰难,姐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弟弟的学习教育,都会是姐弟俩未来生活中的大难题。

亦舒曾经说过: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目前姐弟俩是因为亲情重新生活在了一起,但生活不只有亲人的词啊,还有很多很多鸡毛蒜皮的烦心事,不知道在这些烦心事逐渐增多的过程中,亲情会不会因此消耗殆尽?

也许在很多很多年后,姐姐会后悔说:为什么当初一时心软把你接回来了,现在害的我生活如此艰难。

弟弟会后悔说:为什么我要跟着你回家,如果当初我选择待在那个有钱的养父家里,现在我说不定有房有车,生活富裕无忧。

也也许,很多很多年后,姐姐会说:还好当初没有放弃你,现在我才有弟弟可以依靠,而不是孑然独行于世间。

弟弟会说:还好当初姐姐你没有放弃我,我们姐弟俩才能这样互相依靠,把握住这世间最深的血缘亲情。

篇16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篇17

今天下午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它和《你好,李焕英》一样都是催泪剧。

故事的开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而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和安然从来没有见过的弟弟安子恒,因为血缘关系,安然要扶养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离开这个城市,她不能为了她的弟弟而放弃离开这座城市的机会,她恨她的父母,从她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动家里的一分钱,她回到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给别人抚养。

安子恒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时光他的父母离世,随后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姐姐,他讨厌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妈妈爸爸,但是感情改变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抚养给别人,他也知道他成为姐姐的累赘,他偷偷联系了领养人,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原本讨厌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当真到那一刻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联系领养人时,哭了,她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做。

当安然来做最后的领养手续时,她没有签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给别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电影从头到尾让人笑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篇18

刚刚看了电影《我的姐姐》,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幸亏去的时候带了纸巾,回来的路上还在流泪。本部电影讲诉了一个因车祸失去双亲的姐姐安然,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是抚养年幼的弟弟,展开的一系列的故事。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人一种很压抑、灰暗的感觉。父母的车祸;没有安然在的三个人合影;弟弟的抚养权争吵;没有能力劝阻的孕妇;姑妈没有完成的梦想,都给人或多或少的压抑感。小时候父母重男轻女,为了生弟弟,让安然装成瘸子,才顺利办出来二胎准生证,这是安然心里无法释怀的阴影,也是安然一直不喜欢弟弟的原因。

电影对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安然去姑妈家,姑妈给她用勺子挖了西瓜瓤,姑妈是疼爱她的,但姑妈家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就像是那个没有底座的娃娃。姑妈是善良慈爱的,但她又是不幸的,她从小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一直为家默默奉献着,年轻时她考上心仪的大学,却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上中专的弟弟。“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因为她是姐姐,她的一生都要给弟弟让路。无法改变命运,她也坦然接受。在她拿着俄罗斯套娃,最后说出的俄语是“我爱你”,我的心被刺疼了,即使生活过的再糟糕,她也没有忘了心中有爱。其实,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了家庭和弟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

她看着安然,又仿佛看到以前的自己,心疼而又无奈。她知道安然也有梦想,她拿起套娃“套娃也不是一定要套在一起啊。”是啊,不是每个安排你就要去执行,你可以去选择抗拒的。最后,她不再坚持要安然抚养弟弟,选择支持安然去追寻,她未曾追寻过的人生。

小演员弟弟的表演也非常棒,他那么小,还在上幼儿园,父母的突然离世,把他从一个受宠的小王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不受姐姐待见的拖油瓶。从开始的对姐姐“吐口水”,搞破坏的小霸王,慢慢的,他开始离不开姐姐。姐姐对他说:“我的人生可不止你一个人啊,”弟弟说:“可我只有你啊。”一句话让观影的我泪奔。一个小孩子的眼里失去了父母,姐姐就是他唯一的亲人!

到最后他为了姐姐能顺利去北京读研,他偷偷的给领养他的人家打通电话,并表示“我想和你们过”。他为了姐姐能安心的离开,甚至把姐姐推倒“你走,我不要你啦。”弟弟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他们彼此成全着对方。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止不住的留,多懂事的弟弟啊,可怜的弟弟为了不耽误姐姐的前程,把唯一的亲人也推开了。

在安然去父母墓地告别的时候,说道“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常常会梦到妈妈的,带花椒的肉包子”。其实安然一直努力的学习,她想脱离不如意的工作。坚强的活着,就想有一天站在父母面前,让他们说一句“这个女儿还不错”。最后安然也释然了,小时候父母亲也是爱她的,这一刻她又何尝不想念父母呢?

安然去北京之前去看了弟弟,领养的家庭拿出一份协议,说:“你签字吧,以后尽量不要再见他啦!”安然拿笔的手,迟迟落不下来,她的眼泪夺眶而出,签下名字,就代表着和弟弟永远不再相见。她的心突然间好疼,她看到弟弟在窗外复杂的眼神,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拉起弟弟飞快地跑了出去。

电影的最后,在雨里姐弟两个人狂笑着奔跑,整部影片也变得鲜活起来,我压抑的心也有了些许轻松,随着他们边笑边哭。弟弟扑倒姐姐怀里,嘴里喊着“姐姐,姐姐”,安然泪流满面!她大声地哭着,我想她应该是庆幸没把弟弟送走吧!

电影的结尾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开放式结局,让我们自行想象安然是否接受了弟弟,是继续抚养他,还是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即使她选选后者,我想我们也不该指责她,毕竟对于弟弟的抚养她没有责任,而且安然也给弟弟找到了一个好人家,并留下了一笔属于弟弟的财产。但我更愿意相信姐弟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虽然前方的路充满坎坷,但他们走的义无反顾,因为亲情血缘更重要!

篇19

电影《我的姐姐》讲述的是父母因车祸双亡,刚刚长大成人的姐姐被迫承担养育年幼弟弟的故事。

父母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为了生儿子,谎称一胎女儿是瘸子,不惜冒险开假证明。女儿被寄养在姑妈家,儿子跟着父母一起生活,姐弟两没见过几次面,关系冷漠生疏。车祸现场警察从父母的手机里找到一张照片,其中只有他们和儿子,警察只能让女儿出示身份证来查证他们的关系。弟弟的记忆里爸爸是温柔的,还会做好吃的红烧肉;而姐姐的回忆里只有被爸爸责骂殴打的场景。我非常心疼姐姐安然,父母对女儿的漠视与无情,无疑抹杀了女儿的存在,这样极不公平的对待她是极其残忍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无疑对孩子是一种摧残和折磨。

父母双亡,留下上幼儿园的弟弟,因为有血缘关系,家里的亲戚们逼迫姐姐必须抚养弟弟,要她承担起当姐姐的责任。而此时的姐姐正准备考研去北京上学,她想要逃离这个不公平被歧视的环境,想去大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奈被众人指责太自私。姐姐打算给弟弟找一个领养家庭,姑妈不仅多次阻拦,还用自己传统的思想劝阻并且责骂,姑妈认为当姐姐的就理所应当为弟弟和家庭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人生。

关于二胎,很多人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想要给他再生一个伴,等父母去世之后两个孩子能互相照顾,相互扶持。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如果发生意外,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老大已经成年,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而老二年级太小,谁来承担抚养的责任?如果老大不养老二,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与世人的批判;如果老大养老二,老大必然会牺牲自己的人生。对于老二来说,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只能靠别人养育,孩子的童年和成长都会受影响。影片中的父母留有一套房子,孩子们有容身之处,而现实生活中如果老大的生活无经济保障,年幼的老二该怎么办呢?孩子和父母的选择都没错,只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

姑妈,一个被“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毒害的姐姐;安然,一个想要挣脱传统思想敢和生活反抗的姐姐,她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姑妈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俄语专业,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放弃了去俄罗斯做生意的机会,被父母叫回家帮弟弟带娃。她这一生为了家庭付出太多,丢失了自我,唯一能让她想起自己的时候,就是能说几句好听的俄语,看看那一堆失去了底座的俄罗斯套娃。安然,受够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受够了寄人篱下的辛酸与痛苦,不幸的成长经历让她变得独立、坚强、勇敢,在任何时候她都敢与生活说不。她拼命地想要摆脱束缚,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姑妈在和安然几次真心的交谈中产生了理解之情,最后姑妈说:“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面。”其实姑妈的意思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不必像我一样走同样的路,这是姑妈对安然的理解与疼惜,亦是对自己的命运不公的醒悟。

姐姐在雨夜抱着父母的遗像,哭诉着自己的心声,泪崩的场景让人泪目,她是多么渴望亲情,多么渴望父母的爱,可是她自始至终无法得到。姐弟在几十天短暂的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当弟弟知道姐姐的梦想之后,主动联系领养父母,同意离开姐姐。年幼的弟弟用爱融化了姐姐冰冷的心,让她感受到弟弟的爱和成全,她再也无法做到抛弃弟弟。影片的最后,安然在弟弟的领养家里,看着那份不再与弟弟见面的协议,她艰难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毅然扔掉手中的签字笔,带着弟弟跑了出去,他们一起开心地踢足球,最后相拥而泣。

影片选择美好的开放式结局,最终回归亲情,让人感动并且感到温暖。愿现实中的人们,能够摒弃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平等对待每个小孩,尊重每个孩子的人生,多一些疼爱和关心,让孩子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和充满快乐的童年。

篇20

或许,天灾,人祸,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个大大的灾难,悄悄降临。一场意外的车祸,带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一边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坟地,泪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从小就经历了至痛之灾。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对父母的依恋与怀念。哪怕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被真诚地打动,一个幼小的心灵,本该在父母的怀抱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睁着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没有繁星,没有光明。

留一盏灯,为你断后。

为了能去考研,安然一开始想把弟弟给其他人家,他和自己相差了十几岁啊。“姐姐也是人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血浓于水”这一词我们是再也熟悉不过了的,但绝对不会有很多人会为一个人而放弃所有。因此,安然在将弟弟送给别人时,一直在深深地思考,而当真正忘不了一个人时,无论你怎样做,那人的背影在你心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我们并不能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却可以去抉择未来所要走下的路。身前,身后,都有可能会伫立着一个背影,既然是无法切断的血脉,那就让我们去考虑一下。倘若在前,便为后者撑起一把伞,举起一盏灯,倘若在后,便为挡雨之人相伴默默而行,即使无言,也会情深意切。那是上天的安排和回应,那么,就让我们去掌握,去珍惜吧。

留盏灯,为你断后。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1

因为一场车祸,爸爸妈妈相继离世,导致了整个家庭支离破碎,留下了刚成年的姐姐和未成年的弟弟。该故事讲的便是仅存的两名家庭成员姐姐和弟弟之间的情感羁绊。

爸爸妈妈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出车祸之前,姐姐和弟弟几乎没有交流。爸爸妈妈的突然离世,弟弟只能交由姐姐去照顾抚养,而姐姐因为爸爸妈妈“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对弟弟也耿耿于怀,无法和弟弟很好地相处。与此同时,姐姐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是接过抚养弟弟的重任还是继续追求独立生活?

弟弟年龄过小,谁来照顾呢?这对姐弟最亲近的人便是姑妈了,但姑妈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公需要照顾,而一双子女又不争气,姑妈扛下了生活的所有,没有余力再抚养一个弟弟;接下来便是舅舅,舅舅整天沉迷于麻将场中,而且惦记着姐弟家的房子,显然也不适合做弟弟的监护人;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又想要考研,逃离掉这个重男轻女的环境,逃离掉这个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

姐姐给弟弟找好了领养家庭,但和弟弟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地和弟弟产生了感情,意识到了亲情血浓于水的意义,影片的最后,姐姐终将弟弟拥入怀中,姐弟间的亲情也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姐姐,虽然和姐姐争吵的时间要比和睦的时间长,但之间的感情任何东西也换不来。片中的姐姐说:“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而弟弟说:“我只有你了”,这几句台词对观众来说简直催泪俱下。

是啊,姐姐的人生还有待绽放,不甘于现在的护士工作,“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一直想通过考研去北京发展,她的人生不只有一个人。可弟弟呢,只有姐姐一个人了,爸爸妈妈被车祸夺去了生命,原本依恋在父母身边咿咿呀呀的小孩子倏然间只有一个姐姐了,又该让弟弟怎么办呢?

贾盛强的歌曲《姐姐》里歌词写到:

记得小时候,这样做过家家泥,

童年时候飞走的你折的纸飞机,

什么时候再飞回我手里,

泥巴抹在脸上那是做游戏,

光着脚丫追我说要教训你,

我的姐姐,长着一对可爱的虎牙,

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陪着我长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2

中国式浓浓的亲情把便是把外放的东西与情感全部都搁在心里。它的样子和表达方式有很多,但爱是不变的内核。

看了电影,发现电影里有两个姐姐——安然和姑妈。

安然的姑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出来的女人,她的习惯永远是围着孩子、家庭、丈夫、父母转。她只懂得一味地付出,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紧衣缩食的生活。然而,除了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外,观念上更有这中国式家庭与亲情的影子在。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都是”,这番话出自姑妈,也道出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一声姐姐,一生隐忍,失去自我为整个家庭付出。

为了劝安然把弟弟养大,姑妈常常将“长姐如母,你要把弟弟好生养大”挂在嘴边。看完电影后,我脑袋里都回荡着——“长姐如母”、“你是姐姐就必须...”、“他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姑妈用这套说辞去劝说安然,但从这些话中也折射出姑妈的命运。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的妈妈何尝不是用这番话来约束她?她又何尝不是可怜之人?

都说最失败的教育有五种,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老二一哭都是老大的错、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家的优秀、长辈说的都是对的、必须学习好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而姑妈从小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被父母教育如何做一个懂得付出的女儿,如何做一个懂得隐忍的女儿。

你叫我一声姐姐,从此便是一生,这一生都要做一个懂事的姐姐,做一个只懂得付出的姐姐。这也是中国是家庭下女性的处境,仿佛谦让、付出都成为理所当然。

姑妈就是被这教育毒打的女性,为了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为了让家人过得好,早早外出打工,长大后围着家庭转,从未为自己考虑过。家庭对她的影响,是一辈子无法改变的,所以她才会如此教育安然。

一个家庭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姑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安然亦是如此。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安然,没有安全感,由于环境的影响她更希望远离现在的生活,更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所以她一心想去北京考研,为了就是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想离开那个令她窒息的地方。

在影片中安然有这么一句台词: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人,一旦被欺负,一定会打回去,即便打不过也要打。这样的性格就是环境影响的,因为身边没有父母给撑腰,只能激发自我保护机制,为了就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不受伤害。经历过的人,一定能懂这句话,但也希望每个女孩子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

姑妈用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去劝说安然,但安然并不想一辈子在这个地方生活,她是追求自由的人,她向往的是北京。“我不止是姐姐,我也是我”,所以才发生了众多互相撕扯的桥段,才有了与弟弟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互相治愈的过程。

安然18岁时,弟弟出生了,爸妈意外去世后她被告知有这么一个弟弟,两人素未蒙面更别说有深厚的感情。从法律上讲,安然是姐姐,从情感上讲,安然需要照顾弟弟,但是从个体上讲,安然只需要为自己而活,她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弟弟。与姑妈不同,安然不认命,也不愿将自己束缚在这样的家庭与条条框框中。“他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安然试图摆脱中国式家庭束缚,追求自我。

在姑妈看来,一家人没道理可讲,讲的是亲情。作为姐姐就必须要管弟弟的生活,要为他的人生负责。但在安然看来,她不止是姐姐这一个身份,更是安然这么一个个体。面对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安然很是苦恼,但经过与弟弟的相处,慢慢的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后面相依为命,这对熟悉又陌生的姐弟俩互相治愈。

这是我和男朋友一起看的第一个电影,他没有感同身受,只觉得很压抑,电影表达的主题太重了。但是我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他在面对这样一位弟弟时,到底是该抱起他?还是放下他?

第一次是安然一个人在默默给父母烧纸钱的画面,就觉得很震撼,因为和我当时的经历很像。在我十二岁那年,我失去了一个爱我的人,失去了一辈子的父爱,但是却只能接受冷冰冰的现实。从那以后,我比同龄人似乎都要懂事许多,在其他大人的眼里,我很懂事,会帮妈妈分担家务,会陪妈妈干农活;在妈妈眼里,我很努力学习,很少要生活费,不像弟弟那么叛逆不懂事,会经常惹事,装病不去上课。妈妈和爸爸都没有去过我上学的学校接过我,也没有参加过班主任组织的家长会。家里只有哥哥去过我的家长会,那一次哥哥被其他同学称为“最年轻的家长”,但其实我只有心酸,我希望爸爸还在,能看到我被表扬。

第二次掉眼泪是安然和同事争吵,“做护士怎么了?”我那时候的感受是很真实,场景和现实太贴切了,没有背景就应该被欺负吗?被欺负还不能反击?在安然男朋友都劝她妥协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理解我的自尊,不理解我也有不服输的心态呢?

第三次是因为弟弟和姐姐最后达成了和解,弟弟让自己欺负过的小女孩打电话给领养家庭,说“我愿意和你们过”,他还小,但是他明白姐姐想要去北京的心愿,想让姐姐实现梦想,不想拖累姐姐;而姐姐在努力了后,去到领养家庭,把卖房子的钱分成两份,一份给“已经被领养的弟弟”。当领养弟弟的两个大人拿出“不再联系不再见面”的协议出来的时候,姐姐的手颤抖了,她也不舍得弟弟吧。弟弟在窗外踢球,但是却有意无意地看着屋内的大人们,他心里一定是希望姐姐带她回家的吧。

看完电影才听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出来的,在现实生活里,姐姐并没有接回弟弟。但是我觉得姐姐为弟弟做了更好的选择,她才成年,放弃了一切也未必能给弟弟一个稳定的家。她同时也为自己做出了一个相对好的决定,不用放弃梦想,不用放弃男友,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能她自己成家以后,她会想起这个被她送给领养家庭的弟弟,会感到有一些无奈和后悔吧。不管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姐姐都值得被尊重。

电影里最后的拥抱和哭泣,真的让我释怀,姐姐没有放弃弟弟,我会想着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姐姐接弟弟上下学,两个人一起成长,弟弟会懂得姐姐的不容易,好好学习,姐姐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保护和抚养弟弟长大!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3 周前 ( 2024-07-03 13:20:48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乐派范文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