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乐派范文网

由此想到振兴国学之难(国学的传承振兴)

笙念 1 个月前 ( 2024-06-22 18:23:44 ) 0 抢沙发

由此想到振兴国学之难

www.XINHUANET.com2006年01月09日 08:00:18来源:新华网

国庆节放假安排2022

网友:许博渊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需要备案吗

房屋租赁合同要写上四句话

元月4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谁在曲解老子--重解“道可道”》。作者推翻了2000多年来,包括郭沫若和马叙伦等现代大学者在内的所有饱学之士的结论,作出了别出心裁的惊人之论。读了这篇文章,我进一步感觉到,要想振兴国学,该有多么困难。

店面转让合同纠纷案例

《道德经》属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最难懂的一类,困难不仅在于它的形而上性质,它的抽象,还在于它没有一部完整的文本,错文、异文、衍文、阙文甚多。所以,历代学者就是在句读上也有不少分歧。开头两句的句读就有分歧,影响到对整篇的理解。但是,总有比较集中的意见。一般人读开头两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有一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种读法,意思相近,一个是说,道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可以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也可以解释为,道这个东西是可以说的,但它是变化着的。不管是哪种解释,都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及其内在运动规律。在后面的论述中,老子反复地提到道,举出种种例子来作进一步的说明。从上下文看,2000多年来的学者没有理解错。

我的吃货表弟作文

但是,青年报上的这篇文章做出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标点法和解释。他说应该这么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的标点法,首先感到别扭的是,在节奏上与整篇行文不协调。据我所知,古人写文章非常注意可“读”性,就是追求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这位先生这么一标点,读起来让人气喘吁吁,不但与《道德经》通篇的节奏相冲突,也为先秦其他作者的行文风格相背。总而言之,一个字:怪。更怪的是他的解释。让我们分开来看:

“道可”--“可能性的实际运动”;

服装销售实习报告

“道非”--“否定性的自由的碰撞、假设、试错等等”;

“常道”--“永恒的必然性的因果的联系”。

国学的传承振兴

我们以前读历代注家的解释,虽然他们互有分歧,但都言之成理,就是说,可以理解。唯独这个新解,让人觉得它与原文之间无路可通。“道可”如何就是“可能”? “道非”如何就是“自由”?“常道”如何就是“必然的因果联系”?风马牛不相及,中间无路可通。不信,请读者试着在上述三对句子中寻找一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条路可通。恕我唐突,我读到这样的解释,感觉上就如同:一个物件,2000多年来,人人都说是狗,现在忽然有人说,那根本不是狗,我们被骗了,那是一盆花。至于为什么不是狗而是花,他却不告诉我们。

古人的知识准备不够,不具备做科学实验的条件,所以常常用感性认识加上猜测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些概念,被他们模模糊糊地感觉出来,储存在于他们的意念中,却说不出来。这种情况不仅老子有,释迦牟尼也有。正如老子心中有一个道,他心中有一个法,但没法说,因此说“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又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和老子论道的风格很相似。意思也有相似之处,法无定法,道无常道。

青年报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叫黎鸣,仿佛是研究哲学的,通中西哲学,有点名气。我读过他一本书,感觉他好作惊人之论,却往往论证不够,证据不足,武断,常常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由他这篇文章,我又想到了振兴国学之难。

安全小常识作文300字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热心人一直在提倡振兴国学。如果把国学理解为“中国的传统学术”,并把历代大思想家的书、佛教、道教、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医中药等等都包括进去,那是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但是,一般非专业人士只要有所了解就够了,不必钻的太深,更不必作为必修课来学。因为,许多公案真的说不清,这里所说的还只是九牛一毛。毕竟,人的学习活动都与谋生紧密相连,而人的生命又有限,用太多的时间钻研孔子、老子、庄子等等,找工作都困难。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免钻进牛角尖里去而出不来。但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着不了地没有关系,反正是专业,有饭吃,一般大学生可就要吃大亏了

(责任编辑:窦含章)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1 个月前 ( 2024-06-22 18:23:44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乐派范文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