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乐派范文网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朗诵夜雨寄北李商隐)

笙念 1 分钟前 ( 2025-03-26 23:16:46 ) 0 抢沙发

关于

夜雨寄北是一篇高中的必背篇目,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可是要想掌握好,就要学好,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好的教案。下面是一个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教学目标: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4、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五爱活动总结

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引入

1、指名背《忆山东兄弟》,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写思念家乡亲人的.唐诗,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二、读题

「课前板书全诗」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辟简短

1、诗题怎么理解?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点击注释」

2、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三、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来读读。

2、同学们学着读上两三遍,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3、指名读,齐读。

4、李商隐在信中究竟对妻子说了些什么呢?表达了个什么意思?请看看注释,争取自己弄明白。

5、质疑讨论,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难处吗?——梳通大意。并补充:你知道当时诗人与家人分别多久了吗?「一年多了。」

「2」理解第二有问题吗?「随机感知:秋池——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点?」梳通后提示:这雨是哪里的雨,哪个季节的雨?

「3」再看三、四句,释疑。补充:“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聊天”、“倾听”讲。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对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

6、再读这首诗,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团聚——第三、四句」

四、顺情扣疑,导入深究

那么,诗人的思念有多浓,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读。

1、先来感受一下这场夜雨。谁来读一下写夜雨的句子。

2、闭眼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3、这样的夜雨会带给游子怎样的感受?谁有过雨夜里独处的经历?感受如何?独在异乡无人陪伴的李商隐当时在哪里?心情会如何?——读出感受。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4、诗人是怎样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的东西,听到这么丰富的声音,体会到他内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仅用7个字,太凝练了!

五、抓住细节,体悟诗情

1、在这个孤寂的雨夜,诗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想?

2、扣“问”:

「1」「读第一句」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在诗人的想象里」

「2」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乐读诗——这焦急、愁苦、悲凉……都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画“问归期”、“未有期”:是将这两组词这六个字排放在一起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手法?「对比」,这样一对比,让人感到这现实是怎样的呀?「残酷」

3、品读幻想团聚的细节

「1」再读后两句。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像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3」你仿佛听到诗人在话什么?「小练笔」

「4」情境汇报:

A、在跳跃的火焰中,诗人一边剪着烛花,一边深情地对妻子说:……

B、诗人握着妻子的手,感慨地说:与你在一块的日子多温馨啊!可那个雨夜……

「5」在诗人幻想团聚的夜晚,诗人话点别的什么不行吗?为何偏要“话巴山夜雨时”?「它和“共剪西窗烛”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对比,今夜的孤寂显得更加难以排遣」。

4、配乐读整首诗,问:在这雨夜写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绪?

六、比照互读,感悟写法

1、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远在他乡与亲人分离的游子都会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尤其是逢上特别的时刻。——再读《忆山东兄弟》。

2、将《夜雨寄北》与《忆山东兄弟》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个人研修总结教师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1 分钟前 ( 2025-03-26 23:16:46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乐派范文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